Skip to content

  • 學校介紹
    • 慈幼中學:校訓、願景、辦學宗旨、辦學特色
    • 慈幼會中華會省 - 教育信念、憧憬和使命
    • 校史
      • 學校發展簡史
      • 歷任校長
    • 校徽與校歌
    • 教育牧民主題
  • 學校資訊
    • 課程
      • 中學課程
      • 小學課程
    • 規章制度
      • 校董會章程
      • 學校章程
      • 學年學生規章
      • 校本學生評核規章
      • 學生及家長個人資料之收集使用及處理
      • 多元學習表現奬勵計劃_簡章
    • 學生榮譽榜
  • 資訊及表格
    • 校曆表
    • 表格下載區
    • 收費資訊
      • 2425學年學校選擇性服務費一覽表
      • 2425學年學校報名費_註冊費_學費及補充服務費一覽表
      • 2425學年學校代收項目一覽表
      • 2526學年學校選擇性服務費一覽表
      • 2526學年學校報名費、註冊費、學費及補充服務費一覽表
      • 2526學年學校代收項目一覽表
    • 慈幼中學_2223學年中學部書單
    • 午膳先導計劃_每月餐單
      • 2425學年4月午膳餐單
      • 2425學年5月午膳餐單
    • 升學資訊
      • F6_畢業生_升學資料
      • 各地升學報名日程
  • 組織連結
    • 宗教園地
    • 靈德育小組
      • 中學靈德育小組
      • 小學靈德育小組
    • 家長會
      • 中學家長會
      • 小學家長會
    • 校友會
    • 科研小組
    • 餘暇活動
      • 中學餘暇活動
      • 小學餘暇活動
  • 校園動態
    • 校報《慈青園地》
    • 校園電視台
    • 校園多媒體
    • 紀念校刊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返回主頁
Search

  • 學校介紹
    • 慈幼中學:校訓、願景、辦學宗旨、辦學特色
    • 慈幼會中華會省 - 教育信念、憧憬和使命
    • 校史
      • 學校發展簡史
      • 歷任校長
    • 校徽與校歌
    • 教育牧民主題
  • 學校資訊
    • 課程
      • 中學課程
      • 小學課程
    • 規章制度
      • 校董會章程
      • 學校章程
      • 學年學生規章
      • 校本學生評核規章
      • 學生及家長個人資料之收集使用及處理
      • 多元學習表現奬勵計劃_簡章
    • 學生榮譽榜
  • 資訊及表格
    • 校曆表
    • 表格下載區
    • 收費資訊
      • 2425學年學校選擇性服務費一覽表
      • 2425學年學校報名費_註冊費_學費及補充服務費一覽表
      • 2425學年學校代收項目一覽表
      • 2526學年學校選擇性服務費一覽表
      • 2526學年學校報名費、註冊費、學費及補充服務費一覽表
      • 2526學年學校代收項目一覽表
    • 慈幼中學_2223學年中學部書單
    • 午膳先導計劃_每月餐單
      • 2425學年4月午膳餐單
      • 2425學年5月午膳餐單
    • 升學資訊
      • F6_畢業生_升學資料
      • 各地升學報名日程
  • 組織連結
    • 宗教園地
    • 靈德育小組
      • 中學靈德育小組
      • 小學靈德育小組
    • 家長會
      • 中學家長會
      • 小學家長會
    • 校友會
    • 科研小組
    • 餘暇活動
      • 中學餘暇活動
      • 小學餘暇活動
  • 校園動態
    • 校報《慈青園地》
    • 校園電視台
    • 校園多媒體
    • 紀念校刊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返回主頁
Search
By leonghf / 2018-02-13
文章分享一
文章分享二
文章分享三
文章分享四
文章分享一

孩子犯錯了,不用批評,只要和孩子講八句話

孩子長大的過程中,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。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,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,聽聽他們有什麼想法。而往往問不到幾個問題,事情就已經 很清楚並得到解決了。家長不妨可以一試。

第一個問題是:“發生什麼事情了?”
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,但是非常重要。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,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: 
“一定是你先打他,他才會打你。” 
“一定是你做錯事,老師才會處罰你。” 
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,很可能冤枉孩子。況且,讓孩子有機會說話,即使真的是他的錯,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。

第二個問題是:“你的感覺如何?”
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,當事人心裡受到的衝擊純然是主觀的感受,無所謂是非對錯。很多時候,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。一旦說出來,哭一哭,罵一罵,心情就會好多了。 
腦科學研究表明,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,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。也就是說,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,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。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,才可能冷靜思考。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,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,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。

孩子夠冷靜之後,可以問他 
第三個問題:“你想要怎樣?”
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,先不要急著教訓他, 
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 
第四個問題:“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?” 
在這個階段,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盪,合理的、不合理的、荒唐的、 
可笑的、噁心的、幼稚的…… 
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。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,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。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,就可以問他 
第五個問題:“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?”
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,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?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,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。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,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,讓他明白現實真相。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,但是要避免說教,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。 

然後問他:第六個問題:“你決定怎麼做?”
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,如果他了解後果,通常會做出最合理、最明智的選擇。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,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。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,不能先問他怎麼決定,然後又告訴他不可以這麼決定。這樣子,他以後再也不敢信任你了。何況,就算他選擇錯誤,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。

接著問第七個問題:“你希望我做什麼?” 並且表示支持。 
等到事情過去之後,問他最後

第八個問題:“結果怎樣?有沒有如你所料?”或是 
“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,你會怎麼選擇?” 
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。如此練習幾次,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不需要我們操心了

經典八問:
第一個問題是:“發生什麼事情了?”
第二個問題是:“你的感覺如何?”
第三個問題:“你想要怎樣?”
第四個問題:“那你覺得有些什麼辦法?”
第五個問題:“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?”
第六個問題:“你決定怎麼做?”
第七個問題:“你希望我做什麼?”
第八個問題:“結果怎樣?有沒有如你所料?”
或是“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,你會怎麼選擇……….

文章分享二

小學生需要老師或家長把好檢查作業這一關,失去有效的檢查,那麼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難以提高的。 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檢查方法,以培養孩子仔細認真、 獨立思考的能力。 
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些做法。

1、孩子在不同年級 功課檢查的重點不同 

孩子讀一、二年級時,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 
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,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,而是說出大體範圍,如「做得不錯,但這個題有些不對的地方,你再看看。」或者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一個小圓圈,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,以改之。若孩子找出來了,就稱讚孩子聰明、能幹。 
三年級以後,重點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 
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,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,由孩子自已確認。如果計算結果錯了,老師批改或考試時,判了xx,就讓孩子自己去心疼、後悔,家長還裝著深表遺憾、同情的樣子:「真可惜,這兒錯了一點,沒得滿分。沒關係,下次注意一點,會考好的。」檢查語文作業,發現錯別字,只在下面畫個小圓點,由孩子自己查字詞糾正;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任、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。 

2、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, 讓孩子先獨立完成再檢查 
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,一旦發現有問題,或字寫錯、寫歪了,一邊幫著孩子塗擦,一邊批評、埋怨、責怪孩子:「怎麼搞的,又做錯了,總是改不掉。」 
「說過多少遍,就是記不住,氣死人的!」我們可以想像孩子在這種緊張、焦慮的氛圍中,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打開嗎?這個時候,家長再怎麼說教,他是聽不進去的,也是改不過來的。建議做法是,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,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,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,不輕意打擾孩子,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檢查。

3、如何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 
孩子寫作業不專心、愛拖拉,只幾道題目也要做好半天,怎麼辦? 
a.利用「限時鼓勵法」來糾正 
這個方法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。 
如首先瞭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,心裡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,然後徵詢孩子,如「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?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?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,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,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,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。」通常情況下,孩子會樂意接受的。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打野、不專心做的表現,只要不是太過分,就讓他動一動好了,畢竟家裡是一個歇息的地方,比學校要自由得多。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,有拖拉的行為,大人可在旁邊提醒一下,如「己經做了15分鐘了,加油!小星星在等著你呢!」這時,孩子也許會集中精力繼續做下去。

提醒家長注意的是,這種「限時鼓勵法」是為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壞習慣,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作業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,要給予表揚,至於作業質量是否滿意,是後一步的事。只要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就要稱讚,不能這樣說:「雖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,但寫得不認真,還做錯了幾題,快去改改!」如果這樣處理問題,不斷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習慣,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。如果換一種方式:「你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了作業,這很好,爸爸首先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,繼續加油。只是這兒好像做得不對,你自己再去檢查一下好嗎?」 
我想,如果這樣對待孩子,那麼他一定會高興接受的。做家長的要有耐心,只要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,就是值得高興和稱讚的事。培養孩子的學習好習慣要一步一步的來做,不能性急。

b.利用「中途安撫法」來糾正 
這個方法還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。例如,當發現孩子做作業打野、拖拉,家長感到必需制止時,可以走到孩子身邊,用手邊撫摸他的頭,邊說:「是不是遇到了難題,做不下去了,要不要媽媽幫你一下?」這樣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。通常情況下,孩子會說沒有難題會做,這時大人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:「你很聰明,馬上會做完的,媽媽等著你好嗎?」這種方法,實際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、拖拉的行為,然後使孩子明白:大人在關注他,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。 
對待做作業拖拉、愛玩的孩子,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、數落、抱怨的語言說教他,例如,「做作業總是愛打野,不專心,真是個『拖皮鬼』。」「快做,不要玩。」「幾道題,也要做半天,真沒出息。」越是責罵、數落孩子,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。

c.利用「直接要求法」來糾正 
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,那麼只能用「直接要求法」來糾正。這種方法就是,事先瞭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,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,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算多,用20分鐘完全可以做完,數學稍為多一點,用35分鐘做完。如果在規定時間沒完成,到了時間,爸爸便會收起你的作業,裝在書包裡,不能在家繼續做了。老師發現你的作業沒做完,會處罰你的,由此而產生的責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擔。當然,你覺得時間不夠,現在可以提出來,我們再商定完成時間。」那麼,大人說到就要做到,當然,在執行這一規定時,情緒要平靜,不能發火。 
http://www.cmoney.tw/notes/cmstatic/notes/capture/114681/20140827110030907.jpg要讓孩子明白:大人說話是算數的,不是鬧著玩的。這種方法是不得己而為之,帶有強迫性,要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繫,請老師作好配合,以免老師認為家長不檢查作業,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。

4、如何指點孩子做習題 
所有的孩子需要家長指點不會做的習題或「爬坡」難題,家長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拔,是必要也是必須的。因為,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,需要大人的誘導和培養。只是在輔導、點撥時要講究技巧,其方法是: 
a.讓孩子反覆讀題 
許多題目並不難,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,往往只看了一遍,就感到不會做,很難,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。如果大人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,立即告訴他如何做,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,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,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。正確的方法是:「你很聰明,媽媽相信你,只要多讀幾遍原題,你會做得出來的。」當孩子做出來以後,大人要高興地稱讚:「我說你很聰明吧,只要仔細一讀題,就會做了。」這時,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。孩子不會做的題,大人堅持讓他「再讀一遍」、「再讀一遍」不輕意告訴他,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是能夠「逼」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,從而獲得自信。 
b.用例題作輔導 
對於孩子經過思考實在不會做的題目,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訴原題的解法,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原題,編一個相似的例題,與孩子一起分析、討論,弄懂弄通例題,再讓孩子去做原題。由於弄懂了例題,孩子多半會做原題,如果仍然不會做原題,那麼應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。經過幾個來回,只要家長有耐心引導,孩子一定會做原題。這種做法,雖然大人要麻煩一些,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。否則,孩子總是處在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,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。

會學習的孩子,說到底就是具備了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,能夠以弄懂例題為基礎,去應對千變萬化的習題。這就叫做「活讀書」,而不是「死讀書」。有的家長,似乎很疼愛孩子,生怕他多動腦,一遇到難題,就告訴其做法,這是一種不好的方法,應該避開。 
c.只講關鍵點 
對於有些數學難題,家長一時也編不好例題,那麼,可以就這個原題,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裡,找到什麼條件就好解題了,讓孩子根據大人的提示,去思考、去列式計算。而不能將算式直接列出來,或告訴孩子第一步做什麼,第二步再做什麼…如果這祥輔導孩子,那麼他的解題思路永遠打不開。

當然,孩子到了上四年級以後,數學題都很難了,許多爬坡題家長也無能為力, 
需要請家教輔導,那麼建議家長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輔導孩子,不要一來就直接告訴孩子怎麼列算式,怎麼做題,如果是這樣,看起來孩子的難題解決了,但思路總打不開。

http://www.cmoney.tw/notes/cmstatic/notes/capture/114681/20140827111615871.jpg

教育孩子是一門很大的學問,需要每個家長的用心和耐心, 
就從正確檢查作業開始吧!

文章分享三

文章來源:「小故事大道理」

 

【小故事大道理–同學篇】

  法國的父母對孩子責任感的教育十分普遍及嚴格,誰該負責就要誰負責,即使是孩子也不隨便。一個中國人去法國朋友家做客,吃飯時,朋友歲八的孩子拿一小塊麪包逗小狗玩,狗跳起來撞翻他手中的盤子,盤子破掉。男孩子對父母說: 「你們看見了,是小狗打碎盤子,不是我。」

  母親說:「盤子確實是小狗撞翻的,可是你沒錯嗎?」男孩大叫:「是小狗的錯,與我無關。」父親把男孩叫到自己的房間去,要他好好反省自己究竟有沒有錯。

  十幾分鐘後,孩子走出房間,說:「小狗有錯,我也有錯,我不該在吃飯時間餵狗,這是你們多次告誡我的。」父親笑道:「那麼,今天你就該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,待一會兒要收拾餐桌,並拿出零用錢賠這個盤子。」男孩點頭表示知道。

文章分享四

【楊寶媚老師的早禱分享故事】

  1964年有一小女孩,她的名字叫黃美廉。美廉在台南出生,當時醫生証實她罹患腦性麻痺,雖然這病沒影響智力,但因為運動神經受損,令到她外表看來很古怪,而且醫生說可能活不過六歲,她的媽媽一直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。看著手腳不協調、面部肌肉不受控,身體軟綿綿、又不會坐的她,媽媽曾一度想與她一同結束生命。後來她媽媽想到相信這是上天給予她們一家人的考驗,於是帶著她到處求醫,只要有一絲的希望,都不放棄。

  到 美廉六歲時,她仍無法說話。肢體、臉部表情也不能和一般人一樣控制自如,走起路還略微搖擺。阿公、阿媽帶她出門,總是有路人指指點點,評頭論足的異樣眼光,家人不但不因此而將她關在家裏,反而能不顧世俗當時的看法,好好照顧她。

  美廉試過因為自己的外表,常被一些同學欺負,用棒子打她,又向她丟石頭。甚至有天一位女同學對她說:”看看你這副樣子,書讀得再好也沒有用。”聽到這樣的話,一種被羞辱的情緒讓她感到非常生氣,在第二天拒絶上學。但她媽媽不顧她大器大鬧,硬是給她穿上校服,抱上腳踏車,送她去上學,因為她媽媽要她知道有勇氣去面對困難,後來媽媽跟老師溝通後,也把這些欺凌行為解決了。

  到了美廉二年級時,她終於能拿起筆來,寫出一些扭扭曲曲的字,沒辦法用說話表達的美廉,就開始用筆把心中的想法畫出來。某一天上完美術課後,老師對美廉媽媽說,美廉很有畫畫天份,你要好好栽培她啊!媽媽沒有為意老師的說話,但美廉深深把這說話記進心裏,還為自己定立目標–成為一個畫家。

  中學畢業後,她到了美國洛杉機學院修讀藝術,剛進大學時,因為運動神經不協調,已畫斷了幾百枝筆,作畫比一般藝術系學生待在畫室的時間多很多倍。有時做報告要打字,別人要1小時打好的報告,她就要用7~8個小時才能完成。但一直堅持沒有放棄,終於讀到藝術博士畢業,而且都是用奬學金去交學費和生活費。

Post navigation
← Previous 文章
Next 文章 →

慈幼中學 - 中學部
地址:澳門風順堂街十六號
電話:(853) 2857 3033

電郵:ismacau@macau.ctm.net

慈幼中學 - 小學部
地址:澳門和平斜巷三號
電話:(853) 2857 3033
電郵:ismacau@macau.ctm.net